|
|||
2008年,张世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了哈电国际公司。寒来暑往,转眼就是9个春秋。9年来,张世杰凭着一份坚守,在国际电站建设工程第一线尽职尽责,赢得了一份尊重。现今34岁的张世杰已是拥有13年党龄的火电第一事业部高级施工经理了。 成功的背后总是充满艰辛,张世杰在与家里1岁多的孩子在视频通话的时候,孩子却已经认不出他这个爸爸了。张世杰虽比不上军人的高尚,但却有与军人一样的付出。作为哈电集团对外窗口单位的一份子,张世杰为巴基斯坦当地人能用上电感到喜悦,为这份工作感到骄傲,为自己的职业操守感到自豪。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张世杰性格开朗,对待人生乐观向上,总给人以如沐春风的喜悦。在他的价值观里,总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作为电站项目工程管理的现场工程师,在火电第一事业部工作短短的1年时间里,就快速成长起来。 2009年5月15日,公司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560MW滨佳胜项目正式计时生效。7月27日,张世杰就主动要求到项目现场做初期临建工作。工程项目的初期临建,条件是最艰苦的。虽然是工程总承包单位,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现场的住房建设和“三通一平”,他跟土建单位的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外面的出租房里。卡拉奇的夏天酷热难耐,8个人的房间又更加剧了闷热,再加上每晚定时的2个小时停电,既无法工作,又无法入眠。利用这样的时间,他跟工人们聊生活,聊技术方案,既学习了更多的工程技术知识,又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促进了现场的管理工作。经过4个月的努力,终于入驻了工程现场,开始了正式工程施工。 接手重任不退缩 正式工程伊始,张世杰接管了该项目的一个施工难点——厂外长3公里,高3.5米,宽4米的排水渠,用于输送汽轮机冷却水入海的混凝土涵洞。该排水渠的施工难点在于跨越了4条当地港务局的正式公路,1条港务局的专属铁路,穿越了5根直径在0.6-1米的主天然气供气管道,1条氯气管道,以及几十条电缆、光纤、电话线路。其中有1公里排水渠南侧紧挨港务局的废旧铁路,北侧紧靠220kV输电线路和滨佳胜第一电厂的主供水管线。为了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他每天奔波在3公里排水渠的各个区段之间,开安全会保证现场的施工人员了解高压线路旁施工的注意事项。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与施工人员共同商讨穿越各个管道的方案并上报审批。为了通过港务局道路和铁路,他组织施工单位编写方案并设计图纸,赴港务局协商公路和铁路许可,保证了整个排水渠的按期完工,为整个电厂的按期发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诚信感动业主 2012年5月,滨佳胜电厂商业运行后,张世杰没有要求回国休息,继续留在电厂做质保期的消缺和保运工作。发电厂是个庞大的系统,电厂刚刚移交阶段,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由于天然气压力不稳,发电机组跳机;由于厂区外部电网接地故障,电流冲击造成的发电机组跳机;由于变压器保护系统调试所设灵敏度过高,外部小扰动出现的发电机组跳机等等。在移交后的2个月时间里,电厂出现了8次跳机,其中有4次是在凌晨2-3时发生。张世杰都是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中央控制室,调度维修调试人员进行检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电厂供电,把业主的发电损失降到最低。也正是他这种执着和敬业的精神打动了业主,业主工程师不仅没有因为跳机问题赶到愤怒,反而被公司员工勤勉务实的精神所感动,都和他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迎接新的使命 完成滨佳胜电厂的保运工作后,事业部领导再次派张世杰到巴基斯坦,作为新签约的必凯联合电站项目现场负责人。该项目主机采用GE最新的9HA型燃机,全球只有法国的一个电站开始了商业运行。必凯项目是亚洲首台采用9HA技术发电的电站,全厂设计都采用国际标准,且第一台燃机交付商业运行的工期为17个月,不论从技术上还是工期上,该项目所面临的挑战都是史无前例的。 面对困难,张世杰迎难而上。项目初期现场人员少,而且都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工程经验欠缺。而实际情况又是工作面开展快,业主按照欧美标准对我们严格要求。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张世杰每天与年轻员工沟通,辅助他们开展起自己的工作;与施工单位沟通,严格按照整体计划盯住整个现场的施工进度;与业主工程师沟通,保证我们与业主要求的一致性,以及我们工作与合同内容的一致性。 时至今日,巴基斯坦必凯项目1号、2号燃机都已经并网发电,并通过168小时可靠性试运行。虽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张世杰还是很忧虑后面的工作。调试期是比前面的土建施工以及安装期更富有挑战性的部分,不论从人员安全、设备运行安全都是巨大的考验。张世杰表示,他和项目部的全体成员会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坚守到必凯项目顺利发电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