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ttps://v.qq.com/x/page/s08608z7vpi.html
4月11日晚19:30,湖南卫视、芒果TV 联合推出的“一带一路”主题系列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第五集,讲述哈电青年铁思佳在迪拜被珊瑚“难倒”的故事。
提到迪拜,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世界第一高楼?沙漠中的奇迹?还是帆船酒店? 关于这个问题,36岁的哈电青年铁思佳可能完全没想到,他来到迪拜之后,最先跟他产生关联的,居然是——珊瑚。
湖南卫视、芒果TV 联合推出的“一带一路”主题系列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4月11日19:30播出第五集,讲述东北老铁在迪拜被珊瑚“难倒”的故事。
用全球最高标准建清洁电站 铁思佳是到迪拜来建电站的。 2014年,迪拜政府基于对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启动迪拜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国际公开招标程序,面对全球的竞争对手,来自中国的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最终获得了这一项目的开发权。 迪拜哈斯彦项目为4台6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燃天然气双燃料电厂,实现了中国投资、中国融资、中国总包、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建造,是央企强强联合、共同服务海外的典型案例,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创造了中资公司首次以投融资和总承包模式进入中东电力市场的先例。项目首台机组预计2020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并计划为迪拜2020年世博会提供电力能源保障。整座电厂将在2023年3月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2018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阿联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中阿高新领域合作逐步兴起,并重点提及作为丝路基金在中东的首单投资,迪拜哈斯彦清洁煤电站在建成后将成为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建成后将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
正是来自各方的重视,担任电站项目现场副经理的铁思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先就是项目名称中的“清洁”两个字,最直接地体现了在环保方面的高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执行的是全球最高标准,采用先进的燃烧、脱硝、除尘及脱硫技术,保证电厂运行期间排放的粉尘、硫化物及氮化物指标优于世界同类型机组,最大限度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对珊瑚的体检次数比人还多
更让铁思佳和同事们头疼的是,由于项目位置紧邻迪拜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旁边就是波斯湾的海岸,他们要做的,远不止是把电站建好,还要小心翼翼地照顾好“邻居们”。 比如珊瑚——因为要铺设电站取水和排水的海底管道,铁思佳需要把海床上的珊瑚全部移植到别的海域,而且要保证他们持续存活和生长。一旦珊瑚有任何问题,项目就可能会被叫停。
“只要环保组织不满意,他们有权让我们5000多人施工的项目说停就停。”这对于一直从事电厂工作建设的铁思佳来说,无疑是“跨界施工”。 在电厂建设前期,项目部一共从海底移植了两万八千株珊瑚。为了保障它们的生存状况,铁思佳安排了3个人专门看护,而且一年要对珊瑚做4次体检,比对人的体检还频繁。 珊瑚是很微小也很脆弱的生物。海水温度、阳光、地形、甚至水中的浮游生物等,对珊瑚的存亡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的很多因素,其实是人为很难控制的。节目组拍摄期间,正好碰上阿联酋海洋环境组织对珊瑚举行定期抽检,抽检范围比以往扩大了一倍,难度也提高了很多,这可把铁思佳“难倒”了。
每隔一公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质 另一个让项目部如履薄冰的大难题,是对海水的水质监测。 按照迪拜政府要求,在施工海域,每隔1公里必须配备一台海上实时监测仪,对施工海域和附近敏感受体所属海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水质发生报警,监测仪会第一时间把报警信息同步发送到项目部、业主和迪拜政府环保部。如果引发环保问题,将有可能导致工程被无限期停工。 但由于项目涉及到很多海上施工的内容,很多大型施工船只在海面来来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搅动泥沙,引发监测仪报警。 面对施工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停工危机,铁思佳和他的同事们都一一化解了。哈电集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开展了珊瑚移植、泻湖移鱼、防淤帘布设、环境监测、海龟繁育监测保护等环保举措,积极参加当地环保非政府组织阿联酋海洋环境(EMEG)组织的移植红树林、清洁海滩、将孵化出的海龟放归大海等公益环境活动,在当地社会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在项目建成后,美丽的海洋生态保护区依旧是原有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快乐天堂。“清洁、环保、和谐、共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哈电集团迪拜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中得到了全面体现,该项目的绿色建设在中东及当地树立了良好典范。
|